魏敏(上海高校教師、博士)
去年底,國內公募基金公司九泰基金發布公告,下線移動端九泰基金APP及微信服務號“九泰基金服務號”的運營及維護服務。公告顯示,投資者可使用同一賬戶信息登錄公司官方網站查看持倉情況,以及存量份額贖回的相關業務操作。原移動端的認購、申購及定投功能可通過九泰基金公司代銷渠道或直銷柜臺辦理。九泰基金是去年第三家宣布暫停旗下APP運營的基金管理人。此前人保資管、新華基金也分別下線了旗下移動客戶端APP的運營及維護服務,筆者認為,2024年這一趨勢有可能會延續。
實事求是地看,對于九泰、新華這樣的中小公募基金來說,下架自己的APP既不令人意外,也頗為明智。APP運營一天就要一天的成本,雖說金融業之前給人留下的大多是不差錢的印象,但沒必要花的錢還是用不著浪費,何況與金融搭邊的IT費用向來不菲。自家APP能夠服務多少客戶,帶來多少流量,對于一些中小公募基金來說心里有數。但凡能夠打平成本,也不會輕易推翻當初跟風上線APP的決策。APP端流量低、留存少、維護成本較高的現實,讓這些公司選擇了務實。依據筆者自己的觀察,業內一百多家公募基金,當前真正有必要去運營自己APP的公司,不過極少數。因為當前基金公司APP的主要服務對象還是著眼于個體基民,機構買基金如果不是走有專人對接的直銷柜臺,通常也會走別的第三方基金代銷平臺,選擇在基金公司APP自行開戶不合邏輯,更在安全性上欠考慮。
而對于個體基民來說,現在買基金的渠道選擇面很廣,無論是傳統銀行柜面、網上銀行、還是通過線上互聯網基金代銷平臺,又或是通過券商APP的基金代銷板塊,幾乎沒有可能再去下載某個基金公司APP到自己的手機上。換句話說,普通人手機上也許能因為某些剛性需求的存在,給銀行和券商的APP留有空間,但給基金公司APP留白簡直匪夷所思(基金公司員工及家屬親友除外),也確無必要。至于認/申購費率的合規優惠,互聯網基金代銷平臺只會多不會少。因而,就當前的基金生態而言,對于大部分基金公司來說,如果不是將APP運營費用等同要遏制上市公司購買審計意見的行為以品牌宣傳廣告費來開支,的確也沒有必要去運營單獨的APP。
讓筆者稍感意外的是,九泰基金連自己微信服務號的服務也一并下架。很明顯,此類微信服務號或者微信小程序,運營成本自然要遠遠低于獨立的APP。中小基金公司除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之外,利用微信服務號或者微信小程序來保留一個對外的直銷業務窗口,承擔一些類似基民開戶及交易、普通基金持續營銷,以及貨幣基金快速申贖等功能,還是非常有性價比的。對比運營單獨APP來說,更是花小錢辦大事之舉,也是對時代紅利的一種積極呼應。
當然,可能也會有人認為,一段時間以來資本市場不太景氣,是某些基金公司下架自己APP的主要原因,原本財大氣粗的金融機構也開始“降本增效”,能省則省。不能說沒有道理,但顯然還是這些基金公司下線直銷APP的選擇更為理智,即便將來市場又熱,也不大會重蹈覆轍。可以預見,將來或有更多的基金直銷APP下線。如同當初罕見的“迷你”基金清盤,越來越多的基金公司現在也在做,合理、合規即可。
本報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特此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