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25年5月6日,在斯諾克世錦賽決賽中,趙心童以18∶12戰勝威爾士名將馬克·威廉姆斯,成為斯諾克世錦賽歷史上首位捧起冠軍獎杯的中國運動員和亞洲運動員。此前,中國運動員在斯諾克世錦賽上取得的最好成績,是丁俊暉2016年獲得的亞軍。
本屆斯諾克世錦賽,中國共有10名選手殺入32強,分別是丁俊暉、肖國棟、斯佳輝、張安達、趙心童、周躍龍、雷佩凡、龐俊旭、范爭一和吳宜澤。這也是有史以來中國選手在斯諾克世錦賽32強中占據席位最多的一次,它標志著斯諾克運動在中國的全面崛起。再加上冠軍最終由趙心童收入囊中這一因素,可以斷言,在斯諾克運動的版圖上,作為新興之秀的中國,正在和老牌斯諾克霸主英國形成分庭抗禮之勢。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斯諾克(也稱為臺球)運動在中國地位不高,屬于不入流的街頭娛樂項目,難登大雅之堂。然而,一個中國版的斯諾克神童的橫空出世改變了這一切。2005年,19歲的丁俊暉在斯諾克最重要的賽事之一——英錦賽上奪冠,打破了歐洲人對該賽事冠軍的壟斷,成為首位在斯諾克重大賽事上奪冠的中國人和亞洲人。此后數年間,丁俊暉再接再厲,在多個斯諾克賽事上加冕,個人積分排名一度升至世界第一。丁俊暉的巨大成功,引發中國人對斯諾克運動的追捧,臺球桌也成為眾多高端健身房或會所的標配,斯諾克運動從街頭游戲晉升為紳士運動。
從2005年至今,中國的斯諾克球迷快速發展到3000萬人以上;斯諾克職業運動員的數量也大幅增長,其中,有一定知名度、能經常在各大巡回賽或排名賽中露臉的,就有數十人之多。與此同時,有超過16萬家臺球廳在中國遍地開花。而在斯諾克運動的老牌霸主英國,其市場規模卻在萎縮,臺球廳從1.2萬家縮減至4000家。所幸的是,得益于中國這個巨大增量市場的快速發展,全球斯諾克的市場版圖整體上保持著擴張的勢頭。
鑒于斯諾克運動在中國發展的強勁態勢,世界職業臺球和斯諾克協會(WPBSA)也將一些重大的賽事安排在中國舉行。中國現在每年都要舉辦五站斯諾克頂級賽事:國際錦標賽、世界公開賽、上海大師賽、武漢公開賽、西安大獎賽,也漸漸打響了品牌。由此,中國斯諾克球手有更多的機會在家門口和世界頂級高手較量,中國球迷也獲得了更多現場觀看斯諾克國際巨星表演的機會,越來越多的中國青少年愛上了斯諾克運動。在此過程中,門票銷售、冠名權、廣告代言、斯諾克培訓、斯諾克設備生產等商業元素趁機介入,讓中國的斯諾克市場如滾雪球般做大。
斯諾克本來是一個小眾的運動,中國球手、粉絲和市場的加入,給這個小眾的運動帶來大眾化的趨勢。趙心童在斯諾克世錦賽上奪冠,有望為這個趨勢再添一把火。如果說,丁俊暉是中國斯諾克運動的第一代超級偶像,那么,趙心童將成為中國斯諾克運動的第二代超級偶像。丁俊暉已經拿了15個排名賽冠軍,惟獨缺少分量最重的世錦賽冠軍,而趙心童幫助中國斯諾克職業軍團彌補了這個遺憾,他也有望取代丁俊暉成為中國斯諾克運動新一代領軍人物。
世界職業臺球和斯諾克協會主席杰森·弗格森感慨道:“目前斯諾克賽事在中國運營的規模已達到英國本土50%,上海大師賽、中國公開賽等賽事全球收視率屢創新高。趙心童登頂世錦賽形成了巨大的榜樣效應,如同姚明之于籃球、李娜之于網球,推動斯諾克從小眾精英運動走向大眾參與型體育。這種轉變不僅意味著商業價值幾何級增長,更將為這項起源于英國的運動注入全新文化基因。”
截至2024年,中國自助臺球廳平均每年增長率約為20%,斯諾克市場整體規模已經超過1000億元。有研究機構預計,到2028年,中國臺球愛好者數量將超過6000萬人,臺球行業市場規模將繼續增至3.5萬億元。趙心童在斯諾克世錦賽上奪冠,會讓這個趨勢提速嗎?不妨拭目以待。
本版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