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個“網約摩托車”平臺上線。有司機表示,因為剛剛上線,訂單不是很多,平臺會進行安全培訓。平臺表示,相比于資質問題,更大的難題在于安全,所以在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5月1日《紅星新聞》)
“網約摩托車”豐富了人們的出行選擇,契合快節奏生活下大眾對便捷出行的追求。在交通擁堵的大城市,摩托車憑借小巧靈活的優勢,大幅壓縮出行耗時。對于短途出行,“網約摩托車”的價格優勢更是顯著。部分地區,其起步價僅五六元,對注重性價比的消費者而言,吸引力十足。在公共交通覆蓋薄弱區域,“網約摩托車”填補了出行空白,滿足了居民的出行需求。
然而“網約摩托車”在快速布局的背后,也暴露出諸多隱患。首先是安全問題,摩托車行駛中若缺乏有效防護,司乘人員均面臨極高的傷害風險。其次還有路線問題,駕駛員能否按照系統設定路線行駛、如何確保遵守交通規則,都是未知數。此外,營運資質不明晰,也嚴重制約行業發展。以往,很多中小城市大量存在“摩的”就業群體,他們大多是零散就業人員,沒有固定的營運時間,也幾乎不受任何行業監管,而當“網約摩托車”成為新的就業方向,這些人的駕駛資質、營運資質等都需要進一步把控。尤其是,眼下多地法規尚未明確摩托車載客的合法性,導致“網約摩托車”處于監管“灰色地帶”。駕駛員資質審核、車輛保險等方面,缺乏統一標準,大大增加了監管難度。
面對這些難題,有關方面要及時探尋解決路徑。職能部門應加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網約摩托車”的營運資質與監管細則,強化駕駛員資質審核與培訓,提升其安全意識與服務能力,同時督促平臺為車輛購置足額保險,切實保障乘客合法權益。平臺自身也要扛起社會責任,借助技術手段,實時監控車速、行車路線,確保司機依規行駛。
“網約摩托車”為出行市場注入了新活力,給大眾帶來了更多出行選擇。但要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各方協同發力。唯有在保障安全、規范運營的基礎上,“網約摩托車”才能真正成為便捷出行的得力助手,而非令人憂心的監管難題。